“阿姨,您恢復得不錯,差不多可以出院了。”醫療五科劉樹鵬主任在例行查房時對一位姓尹的阿姨說。這一句看似輕描淡寫卻又溫暖人心的話,卻讓這位69歲的尹阿姨及其家屬喜上眉梢。高興之余,尹阿姨的家屬們想起那些辛酸難熬的日日夜夜,引發了內心深處的感激,思索之下,拿出了準備多日的紅包,遞給主管鄧波和張嘯兩位醫生……
尹阿姨前段時間被診斷為胰腺癌多發轉移,住院期間突發呼吸困難,情況緊急,就在家屬揪心不已之時,主管醫生鄧波迅速行動,以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積極處理病情,張嘯醫生則輕聲安慰著患者和家屬。在治療過程中,護士們不僅關注阿姨的身體狀況,更時刻關注她的心理變化,用溫暖的話語和鼓勵的眼神給予她力量,幫助她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
所幸,阿姨病情得到控制。在出院之際,阿姨不僅寫了一封感謝信,還準備了紅包以表感激之情。幾經推辭,兩位醫生還是收下了紅包,但隨后立馬將這份心意轉化為阿姨的住院押金。

向醫生送紅包,已經漸漸成為一種流行的“病人心理”,有的患者認為感謝醫生就該送紅包,又“實際”又“方便”,但也有的患者認為送紅包可以讓醫生精心治療,能得到“特殊照顧”,送了心里才踏實……
這不,肺癌患者李叔叔在約定冷凍消融手術的時間后,內心忐忑不安的他特地準備了兩沓厚厚的現金,私下悄悄塞給了醫療一科李春麗醫生和麻醉師易少軍醫生。在他看來,手術前給醫生送紅包,這會讓他特別安心。

考慮到病人和家屬的心情,兩位醫生默默地收下了紅包,卻不約而同地拿著紅包為患者繳納了住院費。直至治療結束,兩位醫生才將這件事告知患者及家屬。李叔叔驚訝之余,感慨萬千:“原來還真有不收紅包的醫院和醫生。”這句話雖然簡單,卻飽含著深深的敬意和感動。患者送紅包是想要心安,醫生不當面退回紅包,就是為了讓他們能放心、安心接受手術。
治病救人,解除病魔,是醫務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對于醫務工作者來說,紅包是禁忌,是“地雷”,拒收紅包,是恪守醫德、初心的表現。退還紅包,在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早已是司空見慣。截至9月,今年共收到各科室上報退紅包60686元。

患者姚奶奶及家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廣州復大腫瘤醫院,與醫療五科劉樹鵬主任交流之后,被主任的專業、耐心和暖心關懷深深打動,為了表達心中的感激以及治療的期待,盡管生活不易,可還是果斷地拿出整整一萬元送給劉主任。劉主任毫不猶豫地退回了紅包,并告知護士將其充入了姚奶奶的住院押金。

印尼患者為了感謝醫療三科文玲和加珍兩位護士在住院期間的細心照料和優質服務,特地準備紅包作為感謝。面對這份出乎意料的禮物,兩位護士都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但她們婉拒的心意卻十分堅決,依舊推脫不了。最后決定將紅包中的金額以住院押金的形式,不動聲色地繳納到患者的住院賬戶中。
秉承著復大的“三不”原則(即不收受紅包、不拿回扣、不接受吃請),不管患者送多少錢,送多少次,我們都會想方設法返還,不會多收患者一分錢,這不僅是醫院的規定,也是我們每個醫護人員心中的道德準則。對于復大全體醫護人員人員來說,只要病人和家屬能充分信任和理解,只要病人能遠離病痛,就是最大的“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