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
肺結節的話題非常火
之所以會引起大眾的足夠重視
是因為部分肺結節是“早期肺癌”
雖然結節不傳染
但是焦慮會啊
哪里還等得到談癌色變
看到 “結節”二字
就已經魂不守舍了
若是一檢查就能“明辨善惡”
那就簡單多了

過去,肺部結節的檢出單純依靠影像診斷。一般情況下,一個患者的胸部CT約有兩三百幅圖像,僅靠醫生人眼識別診斷,尤其是一些微小結節,難免會出現漏診。現在,醫生聯手“人工智能”,讓肺結節“無處可逃”。
今天的重點在這兒
AI醫生來助陣
01 快速篩查,精準檢出
AI如同擁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在短時間內精準分析海量的影像數據,快速、準確地識別出肉眼難以察覺的細微病變。尤其可以大幅度降低血管旁、微小結節、淡磨玻璃結節漏診概率,大大提高肺小結節的檢出率。
02 多維定量,精準評估
在發現疑似病灶后,系統會自動快速定位可疑病灶區域,用色框清晰標注小結節坐標提示醫生,并對結節的可疑病灶數、性質、直徑、體積、CT值等信息以及影像學表現進行描述,醫生就可以對這些有問題的地方著重處理,為后續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關鍵依據。

03 鑒別良惡,精準診斷
憑借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AI可以深度剖析結節的各種特征,并結合豐富的臨床信息,在良惡性鑒別診斷上表現卓越。如:快速給出良惡性判斷及其惡性風險分級,提高診斷效率的同時,還能突顯結節圖像中的可疑征象,并實時呈現給臨床醫生,為結節的分類診斷提供重要參考依據,從而有利于降低誤診率,避免了患者不必要的擔憂和過度治療。


04 隨訪管理,精準跟蹤
AI還能動態跟蹤分析結節的體積變化和形態演變,如同一位貼心的健康管家,根據結節的發展趨勢為患者提供精準的隨訪建議。這不僅有助于患者及時了解自身病情,也使得醫療資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避免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若隨訪過程中結節發生變化,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和診斷;對于惡性或高危的肺部結節,積極配合醫生進行進一步相關檢查、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最終結節性質以病理學檢查為金標準。



▲患者77歲,男,右下肺切除術后12年余,發現右上肺結節2年余;直腸癌、膀胱癌綜合治療后。完善相關檢查AI提示右上肺結節為高危,結合既往病史,我院為其施行右肺結節經皮穿刺細胞學涂片+冷凍消融術,右肺結節細胞學檢查示:送檢(右肺)細針穿刺細胞學涂片中查見癌細胞。
總而言之,肺結節AI影像輔助診斷評估軟件在肺結節檢測、分析、預測、隨訪、術前評估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優勢。影像科醫師根據臨床經驗+AI大數據綜合分析得出的診斷更加準確,更高效,患者就診更安心、更放心。
肺結節并非一定是肺癌,很多良性疾病也可以表現為小結節,比如慢性肺炎、結核球、炎性假瘤、硬化性肺細胞瘤、支氣管擴張、塵肺等,所以不必太過恐慌。廣州復大腫瘤醫院肺結節診療中心由多學科專家組成專業化診療團隊,在肺結節的診治,尤其在冷凍消融肺結節這一領域已經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包括臨床應用、學術論文等方面均作出突出貢獻,為患者提供肺結節“一站式”精準診療服務,提高就醫效率和診治質量。

專家介紹:

牛立志
院長
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
第23屆國際冷凍治療學會主席、《肺結節微創診療專家共識》編委。發表論文三百多篇,其中SCI文章共112篇。同時參與編著醫學專著二十多本,主編四本,科研基金共25項。擅長腫瘤外科及微創冷凍、納米刀治療,在胰腺癌、肝癌、肺癌、腎癌等實體性腫瘤的微創治療方面獨樹一幟。

梁冰
副院長
副主任醫師
第七屆亞洲冷凍治療學會副主席、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腫瘤介入學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常務委員、全國非公醫療協會介入分會委員。從事腫瘤綜合治療及微創治療20余年,擅長肺癌、肝癌、胰腺癌、腎癌、前列腺癌等實體腫瘤的冷凍、微波、納米刀消融手術及125碘粒子植入治療,完成各類微創消融手術五千余例,主持參與多項科研課題,發表論文20多篇,曾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錢偉
副院長
留美胸心外科學博士后
1995年至2010年自費公派前往美國韋恩州立大學及著名的密歇根大學醫學院進修學習。曾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全軍“九五”重大科技成果獎、胸心外科青年論文報告獎、2011年江蘇省吳江市人才資助等獎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具有30年以上豐富的胸心腫瘤外科臨床工作經驗。擅長實施各類肺癌和縱膈腫瘤等胸腔鏡微創手術。

劉樹鵬
醫療五科主任
主治醫師
醫學博士
亞洲冷凍治療學會委員、廣東省腫瘤康復學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癌癥康復CACA指南解讀會診專家。從事腫瘤綜合治療臨床工作近20年,擁有扎實的理論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對腫瘤微創消融治療有較深的造詣。發表中英文論文10篇,參與多項省市級課題。率先在北美介入放射學會會刊發表關于肺結節冷凍消融文章,于2024年被美國胸外科學會(AATS)發布的《亞實性肺結節管理專家共識》引用。

龍新安
院長助理
醫療一科副主任
主治醫師
亞洲冷凍治療學會年委員、廣東省醫學教育協會腫瘤診療技術轉化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具有10余年腫瘤科臨床工作經驗,專業知識豐富,擅長綜合多學科治療方法、技術,開展有效精準的腫瘤患者個體化治療。掌握穿刺活檢、冷凍等微創治療技術,對各類危重病人及嚴重并發癥的處理經驗豐富。

李忠海
放射科主任
主任醫師
廣州抗癌協會委員會理事、廣州醫師協會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院協會醫學影像中心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腫瘤影像與大數據專委會委員。從事影像專業30余年,擅長腫瘤影像學的診斷,對MRI-類PET技術有深入的研究,在腫瘤轉移、微創治療后分析評估腫瘤壞死、腫瘤殘留方面積累豐富的經驗。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主編學術著作1部、副主編1部,完成區級科研課題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