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沙塵暴?好小眾的詞匯”
......
近期
多地沙塵暴
相關話題
登上各大平臺熱榜
引發網友熱議

受冷空氣影響,一場范圍廣、強度強的大風天氣席卷我國多地。在這場極端大風的引導下,強風裹挾著來自蒙古國等地的沙塵進入我國,北方出現強沙塵暴天氣。同時,這股強冷空氣繼續南下甚至到達廣東,偏北大風繼續把沙塵逐漸向南輸送,造成不同程度的空氣污染。如廣州4月13日10時,廣州全市平均AQI指數達到319,罕見地達到了嚴重污染級別。

什么是空氣污染呢?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給出的定義:空氣污染(也叫大氣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并因此危害了人體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的現象。
目前空氣污染物已經達到了100多種,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種,且以后者為主。其中,我國對空氣質量的評價主要看6項指標:PM2.5(細微顆粒物)、PM10(可吸入顆粒物)、SO2(二氧化硫)、NO2(二氧化氮)、O3(臭氧)、CO(一氧化碳)。
在沙塵天氣影響下,空氣中的顆粒物濃度會急劇上升,尤其是PM10、PM2.5等微小顆粒物,能夠深入人體呼吸道甚至進入血液,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空氣污染與肺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空氣質量指南,每年全球700萬人的死亡都與空氣污染相關。空氣污染的各種指標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以及肺癌的發病率存在正相關關系,特別是PM的影響。其中,PM2.5與肺部和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密切相關。
美國癌癥學會(ACS)在1982-1998年間一項多達50萬人的隊列研究發現,PM2.5年均濃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肺癌死亡率將上升8%。
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空氣質量指南(AQGs),認為長期(3-4年)暴露于PM2.5超過10μg/m3的環境中,會給人類帶來健康風險。
2013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布報告,污染的空氣(特別是PM)被確認為“一類致癌物”,與砒霜、黃曲霉素等劇毒物質放在一列。此外,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城市大氣顆粒物中含有的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與居民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相關。

2023年,《自然》雜志指出, PM2.5含量的增高明顯增大了肺腺癌發生的風險。對于EGFR基因突變的肺癌人群,PM2.5通過創造一個炎癥環境,“鼓勵”攜帶致癌突變的細胞增殖,從而導致癌癥。這解釋了為什么越來越多不吸煙的女性,也會患上了肺癌。
重度空氣污染下,即使不考慮其中的直接致癌物,吸入的各種物理顆粒和化學物質也會造成肺部細胞損傷。為了修復這種損傷,肺部細胞就需要更多的分裂增生。因此,長期的空氣污染,會造成肺部反復的“損傷-修復-損傷-修復”循環,導致大量細胞分裂,從而增加肺癌發生概率。
預防肺癌,遠離污染
綜合所述,預防肺癌不僅要健康飲食、遠離煙草、避免油煙環境,還應注意以下事項:
- 養成在霧霾等大氣污染嚴重天氣時戴口罩出行的習慣,防止粉塵顆粒、毒霧由口鼻侵入肺部;
- 空氣質量較差時,盡量減少室外活動的時間和強度,兒童、孕婦、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盡量避免戶外活動;
- 避免在生活與工作環境中接觸有害物質,如放射性物質、石棉、鎘等重金屬等;
- 在有粉塵污染的環境中工作者,應戴好口罩或其他防護面具以減少有害物質的吸入;
- 做飯時務必打開抽油煙機,并盡量少用爆炒和煎炸等烹飪方式,以避免產生較多油煙;
- 選購地板、櫥柜和家具時,應該選擇無甲醛的材質,如實木、竹材等,裝修后要保持通風,盡可能排除有害氣體。
總之
預防肺癌的最佳方法
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吸煙和有害物質
定期進行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