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進行了偉大的長征。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以非凡的智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戰勝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造就了這段震撼世界、彪炳史冊的崢嶸歲月。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發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從黨的光輝中汲取砥礪奮進的力量,同時展示新時代黨員干部新風采,10月12日上午,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黨委在全院組織開展“追憶紅色印記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主題微黨課活動,以緬懷革命先烈,重溫紅色記憶,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鍛造凝心聚力、固本培元的堅強堡壘。

中國衛生健康系統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特聘黨建專家、原廣東省衛生廳黨組副書記亓玉臺同志,廣東省衛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黨建專家、原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吉琳同志,華潤醫藥商業供應鏈中心、綜合管理部副總監牟薪融,華潤醫藥商業供應鏈中心、數字化創新中心總監盛凱,醫院黨委書記劉建國、總院長徐克成、副院長梁冰、副院長錢偉、副院長徐衛中等出席本次活動。
01 重溫長征精神,微黨課我來講!
活動中,參加微黨課主講的黨員干部們從“微”視角、“小”切口出發,用飽滿的熱情、鮮活的案例、生動的語言講活了紅軍長征的典型人物、英雄事跡和革命故事,并結合自身實際講明了責任擔當和創新發展。大家選題精準、觀點清晰,引起了強烈共鳴。經過激烈角逐,《長征精神,一座永恒的豐碑》《金色的魚鉤》等作品脫穎而出。

一等獎 第一支部路洋

二等獎 第三支部覃并堯/第四支部譚浩明、張曉玲、李霞、王藝璇、秦朝文

三等獎 第二支部黃映佳/第三支部伍錦華/第三支部范琴琴
醫療一科護士涂小梅同志緊密結合我院腫瘤護理工作,以《身著白衣 心有錦緞》為主題,用青春的聲音,為大家講述了一堂生動形象的微團課。這是2015年3月29日的一場特別的婚禮。來自俄羅斯的新娘塔蒂亞娜患有盆腔、腹腔多發轉移瘤。即使她在男友的陪同下來到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接受治療,情況得到了緩解,但是病情依舊嚴重。在這段困難時期,新郎一直陪在新娘身邊,并決定在異國他鄉的中國完成兩人的婚禮。

于是,在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全體員工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用鮮花和綢帶裝飾的輪椅成為婚車;裝飾有濃濃中國情的“囍”字的VVIP病房成為婚房;擺上紗簾,鋪上地毯,用氣球裝飾成心形拱門的會議室成為禮堂;醫院員工、病友們成為幸福的見證者。涂小梅同志憑借這個感人的故事、深情的講述榮獲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直屬機關微團課比賽三等獎。

長征精神即為不怕犧牲、前赴后繼,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崇高精神。長征永遠在路上。涂小梅同志認為作為一名護理人員,必須要有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不畏艱難,迎難而上,以嚴的標準和實的精神詮釋“人民公仆”內涵,踐行一心為民,充分履行“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使命。
02 傾聽過去,走好我們的“長征路”
出生于1940年徐克成總院長感觸很深。他的童年里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火硝煙。他的父親,投身于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中;他的爺爺被國民黨殘忍殺害后,年幼的他便跟隨家人到處逃難。

從小聽著父輩革命故事長大的他,在耙齒凌戰役中學會堅強;為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追殺,當看到家鄉的一片房屋被燒毀的情況,父親的一句:“不要怕,房屋倒了我們再建,解放軍就要發起總攻,國民黨猖狂不了幾日了”讓他心中埋下“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危難中堅定信心,堅持就是勝利”的種子;當和國民黨兵交上火時,是一位好人掩護了,才讓他幸免成為敵人的槍下魂,讓他深刻了解到什么是共產黨員,以至于后來自己成為一名黨員、一名醫生后,總是用“我護著你”來要求自己;逃難路上,也是一位解放軍政委杜阿姨給了他“硫黃”膏藥,才讓他免于疥瘡之苦。
戰爭給徐院長帶來了痛苦與仇恨,但也教會了他堅強與感恩。他從父輩以及眾多參加革命的同志們身上,感受到共產黨員的英勇無畏的革命犧牲精神。硝煙熏陶了他的堅強,戰火錘煉他的剛毅,跟著共產黨走,成為他畢生的信念,也成為他作為一名醫生踐行“救死扶傷,為人民解除病痛”指路明燈。

長征歷時之長、規模之大、行程之遠、環境之險惡、戰斗之慘烈,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在世界戰爭史乃至人類文明史上也是罕見的。中國共產黨人譜寫了一曲“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的精神凱歌。
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上,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我們要以聽黨話跟黨走的忠誠、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無私無畏的勇氣,繼續發揚斗爭精神,勇于面對各種挑戰和困難,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提高醫療服務,加強學科建設,為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黨員風采









